中考是求学路上重要的分水岭。6月29日永华配资,济南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公布。面对按部就班接受普高教育和响应号召去中职学校学技术两条路线,众多学生和家长在填报志愿时犹豫不决。
打消选择顾虑,为了给孩子们更广阔的学习空间和机会,不再让“一锤定音”式的志愿填报成为“梦魇”,位于平阴的军博学校积极探索“1+1+1”弹性学程改革,让学生在同样的三年时间里,能体验到中等职业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两种教育模式,从而作出更适合自己的人生选择。
夏季高考、春季高考两手都能抓
何谓“1+1+1”?简单概括来说就是高中3年,1年融合、1年定轨、1年冲刺。
高一是奠基年,学生在学习高中语文、数学、英语和文/理基础(史地政/物化生)的同时,还要学习专业认知课。看似课程任务有所增加,但语数英三门主科的课程难度只相当于普通高中的80%。作为打基础的一年,学校在保证学生的文化课能够达到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的同时,帮助学生在体验专业认知课后明确专业兴趣。
展开剩余70%通过一年的学习,学生在高二可自主选择未来是要参加夏季高考还是春季高考。文化课排名在前50%的学生可以选择主攻夏季高考,保留一门技能选修;专业实践优异者可以选择主攻春季高考,保证文化课达标。值得一提的是,在高三之前,这两条路线都不是固定的永华配资,给学生留出了充分的考虑时间。
待培养路径固定后,到了高三,学校会给参加夏季高考的学生进行全科强化备考,并为参加春季高考的学生提供技能冲刺+职业本科定向培养 。
此外,军博学校还设置了融通班,允许这个班的学生春季高考、夏季高考兼报,实现既可走普高,也可走职高的双路径。
“双轨制”教学实现“1+1>2”
为何军博学校能实现“职普融通”?最主要的一点是,学校具备“双轨制”并存的先天优势,为“高中文化课+中专专业课”的深度融合提供了坚实的组织保障和资源基础,避免了资源整合的壁垒,实现了课程体系、师资调配、设备共享上的无缝衔接与高效协同。
因为“双轨制”教学,军博学校的师资力量也很雄厚。学校汇聚了经验丰富的高中文化课骨干教师与实践能力突出的中专“双师型”专业教师。在“职普融通”模式下,两类师资实现深度融合、优势互补:文化课教师夯实学生理论基础与人文素养,专业课教师强化技术技能与实践能力。
双方通过共同教研、联合备课、跨学科教学,将理论知识应用于专业实践,将专业技能提升建立在扎实的文化素养之上,真正实现“文技并重、理实一体”的协同育人新生态,实现“1+1>2”。
教学设备硬件方面,军博学校现有的高中标准实验室、多媒体教室与中专专业实训室、先进设备设施,在“职普融通”框架下实现了统一规划、共享共用、效能最大化。文化课教学可充分利用专业实训环境进行情境化、项目式教学,专业课教学则能依托坚实的文化知识背景进行深度理论剖析与创新应用。
这种硬件资源的深度融合,一定程度上打破了传统普职分离的物理界限,为学生提供了“学中做、做中学”的理想环境,有效支撑了理论与实践的螺旋式上升。
基础融通、专业可选、发展多元,是军博学校“1+1+1”学程改革的底色。这些底色通过推迟分流时点、设计多元课程,让学生在保证高中文化课程质量的同时,系统学习一门甚至多门中专专业技能,让花样少年自己把握好方向盘,在实践中选择人生路的最优解。
说一千道一万,学业是一个人的人生大事,比选择更重要的是,学生和家长始终拥有再次选择的底气,不再因“初三定终身”恐慌,正如军博学校发展理念“没有一考定终身的枷锁,只有持续校准的人生坐标”一样,把选择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在成长中实现自己学业的更进一步。
(凤凰网山东 刘雅杰)永华配资
发布于:山东省悦来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