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创盈在线,一场优秀社会治理检察建议现场展示活动在上海市检察院举行。检察官生动还原了检察建议从制发到落地见效的全过程,清晰展现了“个案办理—类案监督—系统治理”的递进式监督路径,彰显了检察机关推动社会治理从“治标”向“治本”深化拓展的有益探索——
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内容,其法治化转型,亟需司法机关以“治本之策”回应时代命题。
近年来,上海市检察机关积极探索、主动作为,做细做实“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将检察建议作为破解社会治理难题、守护民生福祉的“法治密钥”。
2022年的一个下午,几名公安干警带着一摞案卷找到我,这是一起掩饰、隐瞒犯罪所得案。案件的发生,致使12家金店的银行账户被冻结,3153万元非法资金在市场里暗流涌动。
随着办案的深入,我发现这种新型洗钱手段正形成完整产业链:电诈资金通过黄金交易洗白后,低价抛售兑换成虚拟货币跨境转移,短短半年时间,类似案件激增至100余起,黄金市场沦为犯罪分子的“自动取款机”。
当时我院已批捕5名犯罪嫌疑人,但我深知单纯就案办案,此类案件还会再次发生,我院决定向辖区内的上海黄金饰品行业协会制发检察建议。检察建议不是检察机关单向发声,而是多方参与的共治合意。为确保所提建议精准可行,我们走金店、进协会,问员工、询顾客、访专家。
2024年7月,上海市黄浦区检察院检察官与金店员工交流反洗钱法律问题。
“检察官,我开门做生意,总不能拦着客人买黄金吧?”店员抱怨难辨正常客户与洗钱者,行业协会担心流失潜在客户群,公安机关苦于缺乏预警机制……“防风险”和“保营收”这对原本形同孪生的短语,此刻却站在了天平的两端,稍有不慎就会失衡。
经研判,我院决定向涉案金店制发检察建议,将其作为观察行业问题的窗口和精准治理的锚点,动态跟踪执行成效、提炼经验、修正偏差。通过总结既往案例,参考相关管理办法,在兼顾交易便利与风险防范的基础上,我院在制发的检察建议中列出5种有洗钱风险特征的交易形式,划出现金交易和非现金交易的金额警戒线,并提出身份核验必严、交易目的必查、信息记录必全、可疑情况必报的“四必”监管体系,旨在实现每笔交易可追溯。
但当我们把这份检察建议摆在上海黄金饰品行业协会的会议桌上时,“达到这个金额就要核验身份?现在年轻人结婚买三金都不止这个数。”某金店负责人表示不解。我调出前期调研数据说:“过去一年绝大多数涉案交易都在这个区间。我们不是要阻碍正常消费,而是给依法经营加把安全锁。”最终,检察建议得到理解与支持。第二天,上海黄金饰品行业协会即书面回复全部接受建议内容。
如今,反洗钱警示标语牌醒目竖立在辖区内每一家金店里、反洗钱培训也已成为该行业员工入职培训的标配。一次,根据金店提供的线索,公安机关当场抓获3名犯罪嫌疑人,并通过追查抓获2人,拦截被骗资金186万元;先后审查大额购金交易410笔共计1.2亿余元。自2024年7月制发检察建议以来,涉案人数大幅下降。
回看办理这起案件的过程,我逐渐理解了高质效办案的要义——法治既有斩断犯罪链条的雷霆之力,又有编织民生护甲的独特匠心。我们不仅是犯罪的追诉者,更是社会治理的工程师,以法治为刻刀,在时代画卷上雕琢安全与发展的平衡之美。
(讲述人:上海市黄浦区检察院职务犯罪和经济犯罪检察部检察官 刘浩正)创盈在线
2024年2月,一封人民监督员的来信引起我的注意——英雄金笔厂内有大量珍贵图纸和技术档案面临保存危机。
作为上海百年民族轻工业的代表,“英雄”二字承载着几代中国人笔尖上的情怀。2023年,英雄金笔厂旧址被纳入上海首批工业遗产名录。旧建筑被保护起来,可那些记录“老字号”民族工业发展脉络的文史档案如何保护呢?
我带着疑问实地走访,看到搬迁后仓库里霉变破损的部分手绘图纸。全国劳模、上海工匠刘根敏摩挲着一支钢笔讲起了档案背后的故事:“别看它小,光笔尖就得经过30多道工序。最初的钢笔设计图纸都是手绘,记载着老师傅们逐一攻克技术难关的探索历程,精美程度令人赞叹!”
在泛着雪花的影像资料里,我们看到了1958年首支国产钢笔诞生的场景、1984年中英签署联合声明时使用的钢笔……模糊的画面中,老工匠们伏案打磨的身影与时代光影重叠。角落里,还有几盒老式录像带,现在连播放设备都很难找到。
这些由几代工人一笔一画勾勒的手绘图纸,或是记录钢笔作为“亲历者”参与那些历史时刻的影像资料,在技术更迭中逐渐褪色——都是唯一原件,没有进行电子化复制,有些甚至存在永久性损毁、灭失风险。
我们认为,这些文史档案、技术图纸随旧址建筑而来,既承载着完整的钢笔产业记忆,也承载着民族工业的精神内涵,应作为工业遗产核心物项纳入整体保护。在检察机关推动下,英雄金笔厂认识到了这些档案的价值和意义。但工业遗产保护工作在国内仍属前沿领域,档案资料数目庞大、价值难以评估,哪些需要保护?应该如何保护?
2024年7月,上海市普陀区检察院检察官与档案专家调研档案保护进展情况。
围绕相关资料和档案如何做好长久保护和有效利用,我院邀请专家讨论保护方案后,依法制发检察建议,建议相关各方在法定期限内分工做好珍贵技术资料及档案底数摸排梳理,分类管理及价值挖掘,及时开展保护利用工作。
检察建议不仅是一份法律文书,更是检察机关融入社会治理的钥匙。为进一步解决企业实际需求和保护能力不足问题,更好发掘历史文化价值,我们请来档案专家、志愿者团队与企业代表共同梳理,在完成3600余卷62万余张摸底统计后,确认了“中国重要时刻中的‘英雄’”保护主线。两个月后,具有重大价值的数千份图纸、影像资料启动数字化抢救。
保护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英雄”精神再次引发文化共鸣,相关工作得到工业和信息化部、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的支持,在建的上海工业博物馆将保护成果收录入馆永久收藏。今年5月28日,珍贵的图纸、档案资料被正式认定为上海工业遗产。
一纸检察建议,连接起民族企业生存与文化传承的齿轮,让民族工业精神穿越百年历史续写新的故事。我的耳边又回响起英雄金笔厂车间里流传的那句话——笔尖虽小,需千锤百炼;历史虽重,必代代相传。
(讲述人:上海市普陀区检察院公益检察室主任 尹波)创盈在线
“检察官,这是我家宝贝刚买来时拍的视频,活蹦乱跳的。”翻着手机里那段令人心痛的录像,张女士眼眶又红了。她花费1万元买的布偶猫,第三天就开始呕吐便血。更让她揪心的是,宠物店老板不仅拒绝退赔,还说有本事就去告。
这是我在闵行区检察院办理的白某恶势力团伙案中,170余个受害经历中的一个。2023年初,我翻开案卷就被惊到了——1900余条投诉像雪花般堆积,被害人购买的宠物一周内陆续发病,即所谓的“星期宠”。
经查,白某纠集多人,在明知所售宠物存在严重健康问题的情况下,利用特定话术诱骗消费者购买,并以假疫苗给宠物接种,伪造养犬登记证、宠物健康证,骗取消费者钱款。面对被害人上门维权,白某等人以辱骂、推搡等方式阻挠,并拒绝赔偿。执法人员检查时,白某等人竟公然驱赶、挑衅。被查封的宠物店里,那些成堆的假疫苗药瓶折射着寒光,伪造的养犬证公章刺痛人心。
“必须斩断这条黑色产业链!”我连续几个月泡在案卷里。针对被害人数量多、分布广、取证难的问题,我通过多种方式联系查找。提起公诉时,报案人数从审查逮捕时的43人增加至170余人。
2023年12月,随着法槌落下,这个盘踞三年的恶势力集团被彻底摧毁。12名被告人分别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十四年至一年十个月不等,并处罚金、剥夺政治权利。
案子结了,我的心却没放下——众多投诉背后,暴露出的是整个宠物行业的监管漏洞。如果不把这些漏洞补上,还会有新的商家坑害养宠人。随后,我们开始了一场“源头之战”。我扎进堆积如山的行业规范里,对照经营备案、防疫检测等关键环节逐条梳理,发现问题远比想象中更复杂:有的店铺开了三年都没备案,有的用别人身份注册“幌子公司”,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继续骗人,更别说那些“一经售出、概不退换”的霸王条款,让消费者维权难如登天。
为深挖案发原因,我们走访行政监管部门,实地查验检测设备、当面听取工作意见,全面了解行业监管法律依据、工作模式及困难问题。
“必须开出治本良方!”我院依法向行政监管部门制发检察建议,建议其加强日常巡查,让备案不再是“纸上规定”;增加检疫点、加大抽检频次,让“问题宠物”无处遁形;严把注册审核关,杜绝黑心商家换个“马甲”又骗人;严查霸王条款,给格式合同戴上“紧箍咒”。
2024年8月,上海市闵行区检察院检察官与行政监管部门工作人员沟通情况。
我院还与行政监管部门制订工作方案,共同开展全区宠物销售场所大排查,我跟随行政执法人员一家家上门检查,给经营者讲法律、讲规范,当看到有商家主动贴出“宠物健康承诺书”时,我心中也特别暖。我院还推动搭建多部门信息共享平台,把违法企业列入“黑名单”,让失信者一处违法、处处受限,推动建立宠物行业诚信档案,形成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
从严惩12名被告人,到推动行业整改,我们用了两年多时间。有人问我,办个案子有必要这么折腾吗?我忽然想起办案时熬过的夜、跑过的店、翻过的卷宗——当看到越来越多的养宠人放心地把“毛孩子”带回家,看到宠物经济在规范中越做越好,我觉得一切付出都值。当下,宠物经济正奔向蓝海,我将继续以检察之力,让每一笔消费承载信任,让每一个“毛孩子”都能遇见真心爱它的家人。
(讲述人:上海市检察院法律政策研究室主任 曹化)
2024年6月,某建筑公司员工季某来到我院12309检察服务中心,递交了一份支持起诉申请书。2013年,季某以劳务派遣形式入职某建筑公司,从施工人员一路干到项目经理,却被企业以风险抵押金名义收取了3.8万元,当季某离职时,企业又以项目亏损为由拒绝返还风险抵押金。劳动仲裁机构认为申请人与被申请人争议事项不属于仲裁受理范围,不予受理。
我们到公司走访调查时,该公司负责人指着员工激励手册强调:“建筑行业一直都这么干,收钱是为了绑定责任,他们是自愿缴纳的。”我意识到这不是简单的纠纷,建筑公司向劳动者收取风险抵押金是违法行为,不仅有民事支持起诉的必要,行政监管部门也应对建筑公司履行监管责任。
上海市嘉定区检察院检察官在讨论案情。
为固定证据,我们查阅案卷资料,发现已办理24起同类案件,涉及金额80余万元。而且,该公司总是在开庭前匆忙退钱,劳动者也都选择了撤诉,于是这种惯例就这样在沉默中延续。为此,我院就风险抵押金性质问题召开研讨会,邀请法学专家、资深法官、行政监管部门负责人参加,与会人员讨论后一致认为,建筑公司向劳动者收取风险抵押金违反法律规定,仲裁机构应将此类纠纷纳入劳动争议仲裁范围。
建筑公司以目标责任考核等名义向劳动者收取钱款,其实就是将商业风险转嫁给普通劳动者。2024年3月,我院向法院发出支持起诉意见书。最终,该建筑公司主动与季某和解,3.8万元风险抵押金如数退还。
撬动数十年陈规,还需多方协作。我院依法向相关单位制发检察建议,在加大劳动保障行政执法检查力度、完善劳务派遣行业监管体系、深化裁审一体化等方面提出建议。检察建议发出后,我们与行政执法人员一同走访该建筑公司,提示用工风险,引导其建立合法和谐的劳动关系。随后,某建筑公司全面整改不规范用工现象,退还132名劳动者风险抵押金473万元。
案件办结后,长达数十年的风险抵押金也退出舞台,但检察机关守护公平正义的脚步却一直在路上。
与此同时,我院以此案为契机,做好办案“后半篇文章”,与当地法院、人社、总工会等单位成立支持起诉“大联盟”,开通农民工维权绿色通道,提供便捷高效途径;搭建智慧监督平台,依托数据碰撞比对,及时发现行业监管漏洞;向辖区内多个建筑企业发放风险防范提示,走进工地开设“塔吊下的法治课”,面对面告诉建筑工人如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在法治中国,从来就没有“法不责众”的灰色地带,只有永远向阳而生的公平正义。检察机关也将继续秉持为民初心,为守护公平正义不懈努力。
(讲述人:上海市嘉定区检察院民事行政检察部副主任 沙孝能)
(来源:检察日报·先锋周刊 文稿统筹:潘志凡 欧文杰 姚彦静 杨莹莹 杨嘉晨)
悦来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